私募产品模板
欢迎您!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
登录   l     注册
咨询热线
000-000-0000

金融“补短板”:成效显著 中程蓄力

发表时间:2018-01-19 15:51

过去的一年,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,长者做强、短者向优的趋势愈发明显。很多此前认定的“短板”领域,正在加速推进改革。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,更是在“补短板”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发展普惠金融

打破金融服务中的“二八定律”

国际上,普惠金融概念始于2005年;国内,普惠金融则是本届政府重要战略发力点。在“十三五”规划中,总书记提出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”的攻坚目标。此后,相关制度、政策、业务探索不断深化,取得显著成效。有别于传统金融领域“20%的客户创造80%的价值”规律,我国推行的普惠金融关注更广泛的群体,以可持续的商业手段,让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人群也能获得金融服务。

随着初期逐步放开村镇银行、民营银行,到大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等架构层面的完善,2017年,普惠金融探索逐步进入试点、落地阶段。

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创新组织架构、抵押品、产品和服务模式,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。通过对支农支小贷款的考核,央行实行了动态调整准备金率以及再贷款、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,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支农支小、棚改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。央行数据显示,截今年9月末,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2401亿元,支小再贷款余额为823亿元,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465亿元,再贴现余额为1504亿元。

而各地区、各层级金融机构均结合实际特色,进行了因地制宜、因时而变的尝试。比如人民银行铜川中支创新性推出了贫困户信用重建机制,针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,探索构建“优惠+谅解+救济”的信用重建机制。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,当地已为1100户信用重建农户发放4800万元贷款,其中为542户信用重建贫困户发放1743万元贷款。

可以看到,现阶段的普惠金融早已脱离了给钱给物这种简单、粗放的模式,而是从金融服务的可得性、可持续性出发,从百姓、金融机构的共同利益出发,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,渐渐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补短板、促发展之道。

加大金融支持力度

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

从关注增长速度到关注生活质量,从关注数字、指标到关注贴近生活的方方面面,民生领域的“短板”问题得到高度重视。日前,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2017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,总书记多次组织召开会议,专门研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、垃圾分类、废弃物处理、资源化、养老院服务质量、规范住房租赁市场、食品安全监管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。

这些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当然离不开金融“活水”的支持。人民银行积极探索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,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改、地下管廊、船舶、铁路、流通、能源等领域改革发展的金融服务,加大养老、健康等新消费领域支持力度,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和薄弱环节,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。2017年前三季度,人民银行对国家开发银行、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(PSL)共4839亿元,其中,三季度发放1254亿元,9月末,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5365亿元,主要用于支持3家银行发放棚改贷款、重大水利工程贷款等。

金融机构并未简单对上述利好金融政策生搬硬套。其中,棚改资金即得到了多元化的应用。根据国开行披露的信息,一方面,国开行大力支持2017年600万套新开工棚改项目的资金支持;另一方面,大力推动棚改货币化项目安置,做好棚改与去库存的衔接。这些政策落地正是在央行PSL资金支持下进行的,也离不开各地对金融政策的灵活应用。


Capital Investment Design
首页      在售产品      关于我们      私募学堂      活动中心

客服电话  000-000-0000
(服务时间:9:00-22:00)